
當年猶大王希西家王恐防亞述人切斷水源,
為保護城裡居民在戰爭時期的水供應下令在岩石中從兩頭關鑒了一條地下引水道,
把城外基訓泉水引到城內的 西羅亞池,並把泉水入口封閉 ( 歷代志下32:30 )。
舊約時代的希西家王,為了確保城內的水源不致因戰火斷絕,千辛萬苦的由兩側向中央開鑿了一條地下水道,水道由華倫井道往基訓泉,將基訓泉的水由城引入。

這件事不僅在聖經中有詳細記載 (王下18-19章;代下32章;賽36-37章),
而且也在猶大和亞述的文物上留下了痕跡,終為考古學者發現。
按照歷代志下32:3-4,30的描述,猶大王希西家為了應付亞述的入侵及圍攻,
特別在耶路撒冷建築地下水道,把城外的基訓泉水引進城裏面。
主後1880年,當一個男孩在耶路撒冷城的西羅亞水池嬉玩時,
竟發現了這條地下水道,並在距離西羅亞池進口約6公尺的右牆上發現一塊碑刻。
從此,這地下水道的面目終為考古學者發掘出來,
而石刻上的文字亦證實為 主前八世紀希西家對整件工程的記錄。
原來昔日這水道分別從兩邊入口(城外的基訓泉與城內的西羅亞池)鑿起,
水道迂回曲折,呈 「S」形,直至兩邊開鑿的工人在中央相匯,
鑿通隧道為止,工程可謂匠心獨運。
水道全長約0.55公里,高約2公尺左右。今日水道仍在使用,兩邊出入口已是旅遊觀光勝地。

考古學者在 拉吉果然發現了亞述軍人的盔甲與弓箭的碎片。
另一方面,學者在亞述首都 尼尼微 所發現的碑刻亦有提及西拿基立 的戰績,
當中這位亞述王自稱攻下了46座猶大城邑,擄走無數人民,並將希西家圍困耶城內。
西拿基立 更聲稱希西家後來必須奉上貢銀,始得免禍(王下18:14)。
此外,考古學者也發現了西拿基立之前約廿五年,
兩位亞述將領致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信,論及他們圍攻巴心倫城的經過,
顯示亞述將領果有陣前誘敵投降的做法 (參代下32:10-15),
並且很可能在攻城前先派小量將領與兵士勸降,敵方若不依從,始派大軍圍剿。
這些發現對解釋聖經中西拿基立圍攻耶城的記載裨益甚大,
讓我們對聖經的可靠性更深信不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