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以色列~~貝特匝達水池(畢士大池Pool of Bethesda)


貝特匝達水池(畢士大池Pool of Bethesda):
聖經裡提到有天使按時下攪動池水,水動後首先下水者無論有甚麼病都可痊愈的那個水池。

以色列~~聖安納堂(St. Anne Church)


聖安納堂(St. Anne Church):
聖安納是聖母瑪麗亞的母親,相傳這裡是聖安納和聖母的出生地。



是一個建築狠的莊嚴的教堂,
其中地下室相傳是聖安納和聖母當初注的地方。

在教堂裡唱聖歌時因設計的緣故,
迴音效果很好,
很容易領受到聖靈充滿的感覺!!

以色列~~大衛塚King David’s Tomb


※大衛塚King David’s Tomb
在馬可樓下小教堂裏的大衛塚,是主後1173年土特拉人便雅憫拉比的看法,因此地屬於錫安山的範圍內,
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找到一座巨大而又保養得很好的石棺,估計就是大衛的葬身之處,所以就稱為大衛塚。然而是否如此?實有待商榷。

今天的大衛塚是一間外面圍以厚牆,裡面頗為幽暗的中世紀建築物,按猶太人傳統禮儀,參觀時,男女分兩邊進入,中間隔有厚帳幕,男士進入時要帶帽,若沒有,服務台有紙帽可借用,出來時要歸還。在這所謂大衛的棺柩上,舖著大紫紅色刺有大衛之星的華麗織錦,上面陳列著許多冠冕、妥拉經卷等。

大衛塚是猶太人視為神聖的地方,緊次於西牆。是一九六七年前猶太人朝聖的地方。但大衛塚並不是大衛埋葬的地方,因列王紀下二章十節記載,大衛葬於大衛城。
大衛塚的地點只可以追溯至十字軍時期。因十字軍誤以為今天的錫安山就是昔日聖經所說的大衛城。

以色列~~晚餐廳堂(Room of Last Supper)


晚餐廳堂(Room of Last Supper):
相傳是耶穌和十二門享用徒最後的晚餐的地方。
馬可樓,是最後晚餐的樓房。
馬可樓拉丁文原意為飯堂,是耶穌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點,於此建立了聖餐崇拜的禮儀。
耶穌復活後,在同一個樓房向門徒顯現兩次,也在此樓房中,眾門徒領受了聖靈。

以色列~~天主經堂(主禱文堂Pater Noster Church)


天主經堂(主禱文堂Pater Noster Church):
耶穌教導祂的門徒祈禱的地方。



目前在教堂的庭院牆上,有超過六十餘種不同文字所寫的主禱文,也有中文的。
這主禱文是當年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禱告的範例。

以色列~~聖墓大殿(Holy Sepulcher/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聖墓大殿(Holy Sepulcher/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地方,是耶穌被埋葬的聖墓,也是耶穌復活的地方。



聖墓大殿(Holy Sepulcher/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可以說是耶路撒冷舊城裡其中最重要的聖堂。
其中苦路10-14站全部位於聖墓教堂外或裡面。

以色列~~荊冕堂(Ecce Homo)


荊冕堂(Ecce Homo)
是耶路撒冷舊城內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苦路上,是錫安修女院的一部分。

荊冕堂外有一個跨越苦路的古羅馬拱門。在16世紀被併入一個烏茲別克德爾維希派寺院,後來該寺院被拆除。

以色列~~哭牆的由來


哭牆的由來,是希律王所建造之第二聖殿的西牆。

在羅馬軍隊攻破耶路撒冷之時,唯一遺留下來的一面城牆。
猶太人自從那時候開始,就過著滇沛流離的生活,一直到六十年前,才在現在重新建立了以色列這個國家。


而在這兩千多年期間,猶太人只要回到了西牆,就會想到他們亡國的苦痛,許多人會在這裡痛哭,也因此西牆又被稱做哭牆!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以色列~~耶斯列谷Valley of Jezreel

耶斯列谷Valley of Jezreel


耶斯列谷(Jezreel Valley)是以色列的糧倉,盛產小麥、棉花、葵花,還增有魚塘。
耶斯列地區歷史和聖經遺跡眾多,包括:特拉•美吉多(Tel Megiddo)末世審判(Mrmageddon)國家公園,
貝特•阿爾法(Beit Alfa)和姿坡裏(Tzippori)國家公園的古代馬賽克圖案,卡法•卡瑪(Kfar Kama)的博物館,
 
 切爾凱西亞村莊(Circassian Village) 充滿技術色彩的馬賽克圖案,他泊鄉(Kfar Tabor)和恩多爾((Ein Dor) 基布茲的歷史博物館

以色列~~紅海

紅海是世界上海水最熱的海,也是最年輕的海,又是世界最鹹的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現狹長型,
長度約為1900公里,最大寬度306公里,平均深度558公尺,最大深度2514公尺,面積450,000平方公尺。
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
紅海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為什麼被成為紅海?
紅海是世界上最熱的海,紅海有時會呈深紅色。
主因是紅海中有一種特殊的浮游植物,含有大量藻紅素,這種藻紅素大量出現時,就會使紅海變紅色,所以稱為紅海。
紅海的海灘是大自然精美的饋贈。清澈碧藍的海水下面,生長著五顏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
由於紅海海底熱帶魚類與珊瑚生態非常豐富,可以搭乘玻璃潛艇,感受不同的海底世界。

傳統上相信,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是發生在蘇彝士灣。
西奈山原文是阿拉伯半島的西奈山,數英哩之外Watir旱谷突然開闊成為一大海灘區,乃是沿阿卡巴海灣,唯一的一處海灘區,足夠容納估計約兩百萬人和他們的牲畜。
這樣以色列人就可避免向北行,在那裡有埃及人的軍事要塞.在Watir旱谷口之北,我們的確找到一處古代的堡壘,可能這裡就是聖經所說的密奪。
(出埃及記14章2節)山的南部一直伸展至海,因而沒有另外的通道。
當然他們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因為埃及軍隊緊追其後,上帝帶領他們去到一處地方,唯有上帝可以為他們解難。

以色列~~瑪麗亞安息教堂

在馬可樓的隔壁就是馬利亞安息教堂,是一棟很有特色,頗別緻典雅的教堂,
黑色的三角椎屋頂配上乳白色造型的精緻建築,寧靜優雅的風格,一如被記念著的人。
馬利亞安息教堂位在錫安山山勢比較高的地方,是紀念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安息的地方。
第四世紀拜占庭時期,這裏就有紀念教堂,614年波斯人毀壞後,
1100年十字軍,又建築了一座大禮拜堂,並命名為「聖馬利亞堂」,
1219年又被回教徒拆毀。
主後1551年,聖方濟會的教士們被趕出錫安山,這裏又被回教徒霸佔了。1
898年土耳其政府把這塊地,送給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德國皇帝後來將這塊土地賜給天主教聖本篤神父,他們於1910年重新整修了這間美麗優雅的教堂。

以色列~~別是巴

別是巴 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邊約80公里,
是以色列內蓋夫沙漠最大的城市,通常稱為「內格夫之都」。
2005年人口達到185,000人,是以色列第六大城市,也是巴是以色列南區的行政中心。

在聖經舊約中描繪以色列的國界為「從但到別是巴」
(士20:1;撒上3:20;撒下3:10,17:11,24:2等),
別是巴的所在地區,被稱為南地(Negev)。別是巴的重要性在於它與族長的關係,
別是巴 意思是「盟約之井」,源於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在當地所立的約(創21:22-32)。

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創21:33),甚至住在那裏(創22:19)。
以撒亦曾住在別是巴,又在那裏築壇,求告耶和華;
他又與亞比米勒在那裏立約、挖井,並給那井起名叫示巴(創26:23-33)。
雅各在帶領子女下埃及的途中,露宿於別是巴;
他在那裏獻祭給耶和華,並得到神在異象中的肯定及安慰(創46:1-4)。
撒母耳的兒子約珥及亞比亞在別是巴作士師,收受賄賂(撒上8:2),
顯示它在士師時代可能是南區一個重要的行政中心。
因為別是巴處於較為平坦的地帶,又是在以色列南部的邊界,
所以經常受到鄰近的亞瑪力人及非利士人威脅,直到大衛時代才較為安定。

別是巴的居民在波斯時代就已遷離原址,定居在它以東約5公里的地方,
開發了新的別是巴城,也就是今日別是巴的所在。
別是巴的舊址在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三世紀,成為了一個堡壘,之後就被棄置。